找到相关内容616篇,用时4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梵网经菩萨戒之杀戒(圣一法师讲)

    “善哉,子见道矣。”   一呼一吸,念念相续,是人命的法相,若于人命不能认识,又焉能了人命中的生老病死苦?于人命中一吸,就是生,一呼,就是灭,若吸而不呼,生而不灭,人命就断了:若呼而不吸,灭而不生,...

    圣一法师讲

    |戒杀|杀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08/18333325504.html
  • 普贤行愿品讲记(三)

    数一切诸佛,成等正觉。一切菩萨海会围绕。而我悉以身口意业,种种方便,殷勤劝请,转妙法轮。如是虚空界尽,众生界尽,众生业尽,众生烦恼尽,我常劝请一切诸佛转正法轮,无有穷尽。念念相续,无有间断;身语意业,...答应了他的请求,为众生说法四十九年。   “如是虚空界尽,众生界尽,众生业尽,众生烦恼尽,我常劝请一切诸佛转正法轮,无有穷尽。念念相续,无有间断。身语意业,无有疲厌”。我们要常常劝请一切诸佛、善知识、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大愿|普贤行愿品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2/17115732486.html
  • 净土宗师

    者,制心一处,念念相续,离于昏掉,平等持心。若睡眠覆障,即须策勤念佛、诵经、礼拜、行道,讲经说法,教化众生万行无废,所修行业回向往生西方净土,若能如是修习禅定者,是佛禅定,与圣教合,是众生眼目,诸佛印...

    圆慈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80049047.html
  • 做好佛教教育工作,促进和谐社会到来

    素质的根本工作。破山海明祖师强调在尽人伦、持家务中参悟佛道。佛道就在住世操家等平常日用之中,所谓念念相续不离当处,则无处不是道场。对僧弟子,破山常常以“即世法亦出世法”的理念开示,要人在世间诸法中实现出...

    道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0952125.html
  • 圆顿心要天目中峰和尚广录节出

    。爱不重不入娑婆。念不起不生业 累。盖因迷起妄。由妄生执。顺其所执。则爱之之念纷然而生。逆其所 执。则憎之之习勃然而起。爱憎之情作。则死生之迹动转迁流。新新不 住。念念相续。以至一...一种生死无常。于四大身中念念迁流新新不住。第三要信古 人垂慈留下一言半句如倚天长剑。等闲拶透端的会断人命根。第四要 信日用工夫但恐不做。做之不已念念精专决有透脱之期。第五要信生 死无常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1152897.html
  • 心宗医心病

    一念之差,常情以为无足轻重,殊不知念念相续,就会使烦恼无边,病上加病。当知生死事大,人寿几何?希望大家猛省,速急依法修心,以治心病。现在有一首偈,可治有形和无形的病:  自身有病自心知,身病还须心药医;...。由于自心不净,就使他心不净,这种辗转相引,于是就成为共业。若能悟得一切是幻,念念清净,那末,当下就身心轻安。假使自心病减,共同心病也就相应减少。为什么?就是因为自心清净,他心也清净了。如若不肯放下,...

    慧明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93653665.html
  • 念佛的心要

    再起贪嗔痴,即大持戒;不计是非人我,即大忍辱;不会间断夹杂,即大精进;不复妄想驰逐,即大禅定;不为乱相所迷惑,即大智慧。身、口、意三业自然清净,必是功德无量的事。   只要我们念念相续、佛号不断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30354417.html
  • 佛教典籍首创的词语

    有尽故,我此礼敬无有穷尽,念念相续,无有间断。”——《华严经》  苦恼、解脱:“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,受诸苦恼。闻是观世音菩萨,一心称名,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,皆得解脱。”——《法华经》  障碍: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82454734.html
  • 净土念佛的四层功夫

    一切不管,一切不着,只是随顺而念,念不执念,这样久而久之忽然心如虚空,忘记一切,身体顿失,唯佛号仍在,心中念念相续,但不知从何念出,归于何处,无去无来,念心与佛号完全融为一体,打成一片.此时似已到了...

    宋智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15654972.html
  • 禅宗思想与盛唐诗歌的“唯在兴趣”

    既是众生唯一具有本体意义的存在,也是众生能够成佛的根据。慧能说:“自性无非、无乱、无痴,念念般若观照。”(郭朋《坛经校释》)他从“性体本净”出发,认为一任主体心性的坦然呈现,当下即是妙悟,即是成佛,而所谓成佛不过就是“明心见性”。那么,如何才能“明心见性”呢?慧能提出了“一行三昧”的禅修方式,即“无念为宗,无相为体,无住为本”;而所谓“无念”并非心如止水,而是“念念不住,前念、今念、后念,念念相续,...

    胡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05156254.html